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量刑幅度,要看犯罪的情节轻重。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
对于该罪的量刑,主要取决于犯罪的具体情节。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未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比如,参与聚众扰乱的人数较少,扰乱的时间较短,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等情况。
然而,如果犯罪情节严重,例如聚集的人数众多,扰乱的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严重的社会影响,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在判断犯罪情节的轻重时,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聚众扰乱行为的规模、持续时间、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程度、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对公共安全的威胁程度等。
需要指出的是,法律对于此罪的规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运转。任何人都不应通过聚众扰乱的方式来表达诉求或者解决问题,应当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总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量刑是一个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过程,旨在确保公正、合理地惩罚犯罪行为,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法律的尊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