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掘古墓葬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盗掘古墓葬罪是指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管理制度。
在对盗掘古墓葬罪既遂的刑法处罚上,法律规定了不同的量刑幅度。对于一般的盗掘古墓葬既遂行为,通常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种情形是针对那些盗掘行为较为普通,未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情况。
而对于情节较轻的,比如盗掘的古墓葬价值相对较低、未对文物造成较大破坏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如果存在以下几种严重情形之一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首先,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这表明其盗掘的对象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因此处罚更为严厉。其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作为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其罪责更为重大。再者,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反映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较大,屡教不改。最后,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这种情况不仅侵犯了古墓葬的管理制度,还对珍贵文物造成了直接的损害。
总之,对于盗掘古墓葬罪既遂的处罚,是综合考虑了盗掘的对象、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犯罪行为的情节和后果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保护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第一款 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