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不能通过调解来解决刑事责任问题,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部分可以协商调解。

故意杀人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涉及到剥夺他人生命的重大罪行。在法律层面,对于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是不能通过调解来免除或减轻的。因为这种犯罪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违反了社会的基本法律和道德准则,必须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然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被害人一方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赔偿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比如医疗费、丧葬费等,在民事赔偿部分,双方是可以进行协商调解的。调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被害人一方获得合理的经济赔偿,缓解因犯罪行为带来的经济困境。

但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民事赔偿部分达成了调解协议,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积极进行了赔偿,这也只能作为其在量刑时的一个酌情从轻的情节考虑,而不能直接导致刑事责任的免除。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杀人案件的处理,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犯罪的动机、手段、后果、犯罪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

总之,故意杀人案件的处理是一个严肃的法律程序,不能简单地通过调解来解决刑事责任问题,但民事赔偿部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协商调解。

故意杀人怎么办,能调解吗(0)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