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所以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存在未遂的情况。

在刑法理论中,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在主观方面存在本质区别。故意犯罪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等形态,因为故意犯罪中行为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积极追求或者放任的态度。而在过失犯罪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否定态度的,不具有犯罪的意图和计划,所以不存在未遂的形态。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要构成此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其次,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最后,发生了他人死亡的结果。如果没有发生死亡结果,也就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判刑,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行为人的过失程度、行为的性质和情节、造成的后果、行为人的一贯表现以及事后的态度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情节较轻”,通常是指行为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等导致他人死亡,且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行为人在事后能够积极采取措施抢救、主动认罪悔罪等。

总之,由于过失犯罪的特殊性,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存在未遂的情况。在对过失致人死亡罪进行判刑时,会遵循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原则,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以实现公平公正的裁判。

过失致人死亡罪未遂怎么判刑(0)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