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刑事犯罪的人员,开除通常需要依据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一般来说,单位会在得知员工刑事犯罪的事实后,启动相应的调查和处理程序,最终作出开除的决定。
当涉及到对刑事犯罪人员的开除处理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类型的单位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流程。
在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中,通常会有明确的内部管理规定和人事制度。一旦员工被认定刑事犯罪,单位会根据其犯罪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以及对单位造成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如果犯罪行为严重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损害了单位的形象和利益,单位有权按照相关程序解除与该员工的劳动合同,予以开除。
对于私营企业而言,虽然没有像国有企业那样严格的行政规定,但同样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以及企业自行制定的员工手册来处理。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员工刑事犯罪属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合同约定的情形,企业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在开除的程序上,单位一般会进行调查核实,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如法院的判决书等。然后,会按照内部的审批流程,由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审议和决定。在作出开除决定后,应当书面通知员工本人,并依法办理相关的离职手续,如结算工资、转移社保等。
需要注意的是,开除刑事犯罪人员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合理的原则。不能仅仅因为员工刑事犯罪就随意开除,而应当依据事先明确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同时,如果员工对开除决定不服,有权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对于刑事犯罪人员的开除,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进行,确保处理结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