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被判处拘役,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而不是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判处拘役是一种刑罚,其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以及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即使被取保候审,如果经过法院的审理,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且应当判处拘役刑罚,那么就会作出相应的判决。
例如,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被告人所犯罪行较轻,如一些轻微的盗窃、故意伤害等,且符合判处拘役的法定条件,那么法院就有可能判处拘役。
另外,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仍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如果违反取保候审规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收押,并可能对最终的判决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被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措施,不能据此判断是否会被判处拘役,最终的判决结果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由法院依法作出裁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