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后,一般情况下不能取保。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通常适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当法院已经判处有期徒刑,意味着案件已经经过了审判程序,有了明确的判决结果。

在司法实践中,一旦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犯罪事实已经被认定,且刑罚已经确定。此时,不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取保候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同时也要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和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如果在判决后,发现有新的证据或者存在法律适用错误等情况,可能会启动再审程序。但在再审程序中,是否能够取保候审,也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需要明确的是,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在不同的地区和具体案件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原则是,在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后,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取保的。这也是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障判决的执行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等特殊情况,虽然法院已经判处有期徒刑,但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可能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对罪犯进行假释或者减刑等处理。但这与取保候审是不同的法律概念和程序。

法院判处有期徒刑能取保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