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人收贿赂但没有证据,本身不违法。
在法律层面,仅仅知道他人收贿赂但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能认定为违法。法律的实施和裁决依靠的是充分、确凿且合法的证据来证明事实的存在。
如果只是知晓某一可能的收贿赂行为,却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来支持这种认知,那么在法律上是不能对相关人员进行指控和处罚的。因为法律需要确保公正性和准确性,不能仅凭主观的猜测或者没有依据的听闻就对个人进行法律上的定性。
证据在法律程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是直接的物证,如受贿所得的财物、资金往来记录;也可以是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只有当这些证据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能够清晰地证明受贿行为的发生,才能依法对相关人员进行追究和惩处。
然而,知道这样的情况却不采取积极的行动,可能在道德层面会受到一定的质疑。比如,应当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或者协助调查,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
总之,法律强调的是证据的充分性和合法性。没有证据,就不能轻易地认定某种行为违法。但同时,每个人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积极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