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防卫手段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但并非所有的不法侵害都能成为正当防卫的起因。例如,轻微的争吵或一般性的推搡可能不构成需要进行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是基于假想的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行为,就不构成正当防卫。
其次,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为标志,但在某些情况下,不法侵害的预备行为已经对合法权益构成了直接、紧迫的危险,也可以视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通常以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行为停止、失去继续侵害的能力或者已经被制服等为标志。在不法侵害结束后实施的防卫行为,属于事后防卫,不构成正当防卫。
再者,防卫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这是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防卫行为必须是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如果防卫行为是出于报复、泄愤等不正当目的,就不构成正当防卫。
然后,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这意味着防卫行为只能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而不能针对无辜的第三者。如果对第三者实施防卫行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防卫手段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应当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和防卫的时机、手段、强度、损害后果等因素。一般来说,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小于或者等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就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如果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明显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就属于超过必要限度。
例如,某人遭到歹徒持刀抢劫,在反抗过程中夺过歹徒的刀将其刺伤,制止了不法侵害,这种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构成正当防卫。但如果在歹徒已经失去继续侵害的能力后,仍然将其刺死,就可能超过了必要限度,不构成正当防卫。
总之,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标准,需要在具体案件中根据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