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后通常不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超过追诉时效期限,除法定特别情况外,不得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然而,一旦刑事立案,就意味着司法机关已经启动了对犯罪行为的追究程序。此时,追诉时效不再适用。这是因为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表明司法机关已经开始对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和处理。
如果在追诉时效内立案,即使案件在一段时间内未能侦破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抓获,也不影响后续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因为立案使得犯罪行为处于被司法机关持续关注和处理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还有,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总之,刑事立案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追诉时效的限制,以确保犯罪行为能够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