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受贿数额在 5000 元以上,或者受贿数额虽不满 5000 元但有其他较重情节。
商业贿赂罪在我国刑法中主要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其立案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从受贿数额来看,达到 5000 元以上的,通常会被立案。这 5000 元的数额是一个较为明确的量化标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受贿数额虽不满 5000 元,但如果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会被立案:
1. 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比如,因为商业贿赂导致重大工程项目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
2. 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比如,通过刁难合作方,索取贿赂,给对方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极大困扰,并且在行业内产生了不良影响。
3. 强行索取财物的。这种情况表明受贿人的主观恶性较大,即使数额未达到 5000 元,也可能被立案。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商业贿赂罪的立案标准的把握,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受贿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以及社会影响等。同时,法律的适用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犯罪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商业贿赂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诚信体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和治理,一直是我国法律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