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仍有判处缓刑的可能,但并非必然。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而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取保候审与是否能判处缓刑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决定是否能判处缓刑,主要取决于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等多种因素。

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那么即使之前被取保候审,也很有可能被判处缓刑。

例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如果犯罪金额较小,犯罪人积极退赃,并且能够真诚认罪悔罪,同时其所在社区愿意对其进行监管和矫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之前处于取保候审状态,法院也可能会考虑判处缓刑。

然而,如果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或者犯罪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规定,不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那么即使之前被取保候审,也很难获得缓刑的判决。

总之,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不能直接推断出最终的判决结果,是否能判处缓刑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和判断。

取保候审后还能判缓刑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