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一般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 80mg/100ml 的驾驶行为。
危险驾驶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一项罪名,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认定,主要依据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检测结果。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当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 80mg/100ml 及以上时,就被认定为醉酒驾驶,从而构成危险驾驶罪。这一标准的确定,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对人体酒精代谢及对驾驶能力影响的综合考量。
醉酒驾驶之所以构成犯罪,是因为酒精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和麻醉作用,导致反应能力、判断能力、控制能力等明显下降,大大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司法实践中,除了血液酒精含量这一关键指标外,还会综合考虑驾驶的路段、时间、是否造成实际损害后果等因素。例如,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醉驾,或者醉驾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其处罚可能会更重。
此外,即使没有造成实际损害后果,一旦被认定为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也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拘役,并处罚金。同时,还会被吊销驾驶证,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需要指出的是,法律对于醉驾的严格规制,目的在于保障公共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每一位驾驶人员都应当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原则,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