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通常包括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作为义务、有履行义务的能力、不履行义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且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其成立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作为义务。这种义务的来源多样,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例如警察有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比如签订合同后产生的履行合同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即因自己的行为导致产生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而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其次,行为人要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如果行为人在客观上根本不具备履行义务的条件和能力,那么就不能认定其构成不作为犯罪。比如,一个身体残疾、自身行动都困难的人,在遇到他人面临危险时,不能要求其必须履行救助义务。

再者,不履行义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人的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认定为不作为犯罪。如果即使行为人履行了义务,危害结果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那么也不能认定为不作为犯罪。

最后,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是认定不作为犯罪的关键要素之一。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行为人未履行义务所直接导致的。如果存在其他介入因素中断了这种因果关系,那么行为人可能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例如,一位母亲在明知孩子不会游泳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河边玩耍,孩子不慎落水,母亲有能力救助却未救助,最终孩子溺亡。在这个案例中,母亲负有保护孩子安全的义务,有救助能力却未救助,孩子的溺亡与母亲的不作为有直接因果关系,母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总之,判断不作为犯罪是否成立,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个条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相关的法理进行准确的认定。

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