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我国,逃税行为的量刑标准是依据逃税的数额以及逃税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里的“数额较大”通常指的是逃避缴纳税款五万元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逃税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也破坏了税收公平原则,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对于纳税人来说,依法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任何试图逃避纳税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同时,税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税收征管和稽查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对逃税行为的发现和打击能力。纳税人应当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纳税义务,共同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税收环境。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