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利用外汇率买卖外汇赚取差价属于违法行为。
外汇交易在我国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法律约束。正常的外汇买卖通常是在合法的金融机构和特定的监管框架下进行。然而,如果个人或机构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擅自从事外汇买卖并以此赚取差价,就可能触犯法律。
我国实行外汇管制,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以及货币汇率的稳定。未经批准的外汇买卖活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例如,它可能扰乱国家的外汇管理秩序,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此外,非法的外汇交易还可能涉及洗钱、欺诈等犯罪活动,给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这种非法交易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障机制,投资者的权益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外汇汇率的波动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在我国,为了确保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外汇交易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的外汇交易渠道包括银行等经过授权的金融机构,它们在监管下为客户提供合规的外汇交易服务。
总之,利用外汇率买卖外汇赚取差价是否犯法,关键在于其是否获得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未获批准的此类行为属于违法,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1、根据《最高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买卖外汇,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的规定定罪处罚:(一)非法买卖外汇20万美元以上的;(二)违法所得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的规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罪的,依照刑法第231条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