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的判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一般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在判断防卫过当的量刑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会考量防卫人的主观意图。如果防卫人是出于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且主观上没有伤害对方的恶意,那么在量刑上会相对从轻。
其次,重点关注防卫行为与造成的损害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如,防卫手段的强度、使用的工具、造成损害的严重程度等。如果防卫手段极其暴力,造成了过于严重的伤害,可能会被认定为较重的防卫过当;反之,如果只是稍微超过必要限度,量刑会相对较轻。
法律对于防卫过当的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具体是减轻还是免除,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比如,在面临极其严重的暴力侵害时,防卫人的反应可能会较为激烈,这种情况下,减轻处罚的幅度可能会较大。
同时,法官还会考虑案件发生的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等因素。如果侵害方人数众多、力量强大,防卫人在紧迫的情况下难以准确把握防卫的限度,也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此外,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认知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件的判决。但最终的量刑还是要依据法律的规定和案件的事实证据来确定,以确保判决的公正和合理。
总之,防卫过当的判刑并非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综合权衡各种因素,在法律的框架内做出公正、恰当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