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伤害的后果、伤害的手段、伤害的情节等方面。一般来说,造成轻伤及以上的伤害结果,或者虽未达到轻伤但具有恶劣情节的,通常会予以立案。

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并非是单一和绝对的,而是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

首先,从伤害后果来看,如果经过司法鉴定,被害人的伤情达到轻伤及以上程度,这是较为常见的立案标准之一。轻伤的标准通常涉及到身体的多个部位和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达到 4.5 厘米以上;鼻骨粉碎性骨折;肋骨骨折 2 处以上等。重伤的标准则更为严格,如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

其次,伤害的手段也会影响立案。如果使用了特别残忍的手段,如使用凶器、反复伤害、多人共同伤害等,即使最终造成的伤害结果未达到轻伤,也可能会被立案。

再者,伤害的情节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比如出于报复、寻衅滋事等恶劣动机实施的故意伤害行为;在公共场所或者对特定群体(如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实施的故意伤害;伤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或者被害人精神受到极大创伤等情况,即便伤害结果较轻,也可能符合立案标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比如对于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如警察、医生等,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被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可能会相对较低。同时,如果故意伤害行为是在共同犯罪或者有组织犯罪中实施的,也会综合考虑整个犯罪活动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来决定是否立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于立案标准的把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都是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是否达到立案的条件。

刑事诉讼故意伤害立案标准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二条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