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杀人后自首,判刑的年限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犯罪时的年龄、犯罪的情节、手段、后果、自首的表现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无法简单给出一个确定的年限。

在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是根据其年龄和犯罪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根据《刑法》的规定,未满 12 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 12 周岁不满 14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等罪行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在量刑时会充分考虑其年龄和心智成熟程度等因素,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后自首,这是一个法定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但具体的判刑年限,还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如果未成年人杀人的手段极其残忍、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即便有自首情节,也可能会被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反之,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较轻,自首表现良好,且积极赔偿被害人一方,可能会被判处较轻的刑罚。

需要指出的是,司法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会非常谨慎和审慎,会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会考虑到被害人一方的合法诉求,力求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未成年杀人自首会判几年(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