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分主要在于犯罪目的、犯罪手段、侵犯的客体等方面。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招摇撞骗罪则是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核心在于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而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从犯罪目的来看,诈骗罪的目的单一,就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招摇撞骗罪的目的则较为多样,包括骗取财物、地位、荣誉、工作等非法利益。

在犯罪手段方面,诈骗罪通常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自愿交付财物;招摇撞骗罪则是通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一特殊身份来获取非法利益,手段上侧重于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侵犯的客体也有所不同。诈骗罪侵犯的主要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招摇撞骗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以及社会公共秩序。

例如,甲冒充警察向乙收取“保护费”,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因为甲冒充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威信。而如果丙编造虚假的投资项目,诱骗丁投资从而骗取丁的钱财,这更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因为丙主要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

此外,在量刑上也有差异。诈骗罪的量刑主要根据诈骗的数额大小来确定;招摇撞骗罪则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总之,区分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目的、手段、侵犯的客体等多个因素,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准确认定。

如何区分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七十九条 【招摇撞骗罪】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