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在不同地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诈骗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会被立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具体的立案数额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诈骗罪的认定,不仅仅取决于诈骗的金额,还会综合考虑诈骗的手段、情节、造成的后果等因素。

例如,即使诈骗的金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如果诈骗行为具有多次诈骗、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情节的,也应当立案追诉。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新型诈骗方式,由于其危害范围广、查处难度大等特点,相关部门在立案标准和打击力度上也有所加强。

总之,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法律的修订、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具体的案件情况进行调整和适用。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诈骗罪多少钱立案(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