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废物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体是海关监管制度和国家禁止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进境的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逃避海关监管,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的行为。
首先,走私废物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在主观方面,走私废物罪必须是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明知是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而仍然实施走私行为。这种故意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从客体来看,走私废物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海关监管制度,也侵犯了国家禁止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进境的制度。海关监管制度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禁止废物进境的制度则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客观方面,走私废物罪表现为逃避海关监管,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的行为。“逃避海关监管”包括多种方式,如绕关走私、瞒关走私、伪报走私等。“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这里的废物包括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具体的判断标准和范围由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例如,行为人通过伪造报关单据,将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危险废物申报为普通货物,从而逃避海关的检验和监管,这种行为就符合走私废物罪的客观方面构成要件。
此外,走私废物的数量、情节等也会影响本罪的定罪量刑。如果走私废物数量较大、情节严重,将受到更严厉的法律制裁。
总之,走私废物罪的构成要件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的要素,以准确认定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 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 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 物、液 态废 物和气态废物运输进境,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