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 50 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对于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在个人犯罪的情况下,如果集资诈骗数额达到 10 万元以上,就应当予以立案追诉。这里的 10 万元是一个重要的界限,一旦超过这个数额,相关执法机关就会介入调查。
在单位犯罪的情形中,立案标准则是集资诈骗数额在 50 万元以上。单位作为一个组织体,其集资诈骗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因此法律设定了相对较高的数额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判断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并不仅仅依据集资的数额,还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诈骗手段、资金用途等多种因素。如果行为人虽然非法集资的数额达到了上述标准,但其能够证明自己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构成集资诈骗罪,可能构成其他非法集资类犯罪。
例如,行为人将筹集的资金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且有能力按时归还集资款,只是因为经营不善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归还,一般不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另外,集资诈骗罪的认定还需要严格遵循法律程序,证据必须确实、充分,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以确保准确打击犯罪,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法律规定,旨在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