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作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

妨害作证罪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界定和构成要件。首先,从主体来看,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和他人的作证权利或人身权利,仍决意实施妨害作证行为。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这里的“暴力”,是指对证人实施有形力的打击,如殴打、捆绑等;“威胁”,是指以加害证人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财产等相恐吓,使其不敢作证;“贿买”,是指用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利益诱使证人作证。

“阻止证人作证”,是指阻止证人在法庭审理或者侦查、起诉阶段依法向有关司法机关提供证据。“指使他人作伪证”,是指唆使、引诱、劝诱他人作虚假的证言、陈述等。

例如,在某起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甲为了逃避法律制裁,通过给予证人乙一笔钱,指使乙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的证言,证明甲没有实施犯罪行为。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就构成了妨害作证罪。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本罪的认定,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证据规则进行。只有在充分、确实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上述法定的妨害作证行为时,才能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此外,妨害作证罪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权威,也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法律给予了严厉的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秩序。

妨害作证罪如何界定(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