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通常具备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三大特征。

要确定一种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首先,社会危害性是判断刑事犯罪的重要基础。行为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他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等合法权益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者威胁。例如,故意杀人、抢劫、盗窃等行为,直接侵害了他人的生命、财产等重要权益,具有显著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是刑事犯罪的法定标准。这意味着行为必须违反了刑法所明确规定的条款。刑法对各种犯罪行为及其构成要件、刑罚种类和幅度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只有当行为符合刑法中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时,才能被认定为刑事犯罪。例如,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等,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满足这些要件,就构成诈骗罪。

应受刑罚惩罚性也是判断刑事犯罪的关键要素。如果某种行为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但刑法规定可以免除刑罚处罚,那么也不能认定为严格意义上的刑事犯罪。刑罚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的再次发生,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刑事犯罪的认定还需要考虑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犯罪则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总之,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是一个复杂的法律过程,需要依据刑法的具体规定,结合行为的性质、后果、主观意图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认定。

如何才算刑事犯罪(0)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12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