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与一般违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社会危害性、违法性质、处罚方式和法律依据等方面。刑事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事处罚;一般违法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违反行政法等法律,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刑事犯罪和一般违法在多个重要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从社会危害性的程度来看,刑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常更为严重。刑事犯罪往往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等造成重大的损害和威胁。例如故意杀人、抢劫、重大贪污受贿等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而一般违法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轻,如轻微的交通违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等,虽然也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但程度远不及刑事犯罪。
其次,在违法性质上,刑事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标准,只有符合这些法定条件的行为才构成刑事犯罪。一般违法则是违反行政法、民法等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比如,行政违法行为可能包括未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违反环保法规等;民事违法行为常见的有合同违约、侵犯他人名誉权等。
再者,处罚方式有显著差异。刑事犯罪的处罚通常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这些处罚旨在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威慑。而一般违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或者是民事赔偿责任,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
最后,法律依据也不同。刑事犯罪的认定和处罚依据是刑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而一般违法的判定和处理则依据各自所属的行政法律法规或民事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刑事犯罪与一般违法在社会危害性程度、违法性质、处罚方式和法律依据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准确区分两者,对于正确适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