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事犯罪的定义是一个较为复杂且严谨的法律概念。一般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和特征。

首先,刑事犯罪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刑法作为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详细列举了各种被认定为犯罪的行为。这些行为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如危害国家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财产、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等等。

其次,刑事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意味着犯罪行为对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威胁。社会危害性的程度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受何种刑罚处罚的重要依据。例如,故意杀人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通常会受到严厉的刑罚;而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可能不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再者,刑事犯罪需要具备刑事违法性。即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刑法的规定。如果一个行为在法律上没有被明确规定为犯罪,那么就不能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这体现了罪刑法定的原则,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防止随意定罪。

最后,刑事犯罪应受刑罚处罚性。一旦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人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接受刑罚的制裁。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法律可能会规定一些免责事由或者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例如,未成年人犯罪、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等,在处罚上会有所不同。

总之,刑事犯罪的定义是综合了法律规定、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等多个方面的要素来确定的。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如何定义为刑事犯罪(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