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在犯罪构成、主观目的、处罚力度等方面存在区别。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罪则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
首先,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集资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额的一种手段。而非法集资罪在客观方面仅表现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其次,主观目的不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即永久性地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而非法集资罪的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
再者,处罚力度有别。集资诈骗罪的刑罚相对较重,因为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集资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而非法集资罪的处罚相对较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区分这两种罪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行为人的供述、资金的去向、经营活动的真实性等。准确认定罪名对于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准确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