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虚假宣传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开发商虚假宣传若达到法定的严重情节标准,将面临刑事追责。
在房地产领域,开发商虚假宣传是一个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虚假宣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夸大房屋的配套设施、谎报房屋的面积、虚构小区的环境和品质等。
当开发商的虚假宣传行为符合虚假广告罪的构成要件时,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首先,从主体上看,开发商作为广告主,对其发布的广告内容负有直接责任。
其次,在主观方面,开发商通常具有故意的心态,即明知其宣传内容是虚假的,仍为了吸引购房者而进行宣传。
再次,在客观方面,虚假宣传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这包括但不限于虚假宣传的范围广泛、造成购房者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等。比如,因虚假宣传导致众多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而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严重不符,引发大量纠纷和投诉。
对于虚假广告罪的认定,还需要考虑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购房者可以通过保留开发商的宣传资料、广告、合同等证据,来证明开发商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
一旦开发商被认定构成虚假广告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同时,购房者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要求开发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弥补自己的损失。
为了避免陷入开发商虚假宣传的陷阱,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应保持谨慎,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对开发商的宣传进行核实,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二十二条 【虚假广告罪】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六十七条 〔虚假广告案(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假借预防、控制突发事件、传染病防治的名义,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三)利用广告对食品、药品作虚假宣传,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二年内因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
(五)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