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因地区而异,一般来说,诈骗金额达到 3000 元至 10000 元以上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在我国,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并非全国统一。不同地区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等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数额标准。

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诈骗罪的立案金额可能相对较高,例如在 5000 元至 10000 元以上;而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立案标准可能会低一些,通常在 3000 元至 5000 元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金额标准的规定,但诈骗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也会影响是否构成诈骗罪以及最终的定罪量刑。

比如,即使诈骗的金额未达到当地规定的立案标准,但如果诈骗的对象是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或者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或者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或者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也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多次实施诈骗行为的,即使每次诈骗的金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累计金额达到规定数额的,也会被认定为诈骗罪。

总之,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不能仅仅依据诈骗金额,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法律对于诈骗罪的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金额达到多少属于诈骗(0)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