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低保的立案标准通常会考虑骗取低保的金额、次数、手段、情节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一般来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低保待遇,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骗取低保行为的立案标准并非是一个完全固定、统一的数值,而是综合多个方面来判定。首先,从骗取的金额角度来看,如果骗取的低保金数额达到一定程度,比如达到当地规定的诈骗罪的立案数额标准,就可能会被立案。这个数额标准会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其次,骗取的次数也是考量因素之一。如果多次实施骗取低保的行为,即使每次骗取的金额不大,但累计起来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其行为性质恶劣,屡教不改,也可能符合立案标准。

再者,骗取的手段也至关重要。如果采用伪造证件、虚假证明、恶意隐瞒真实收入和财产状况等恶劣手段来骗取低保,即使金额不大,也可能被认为情节严重而予以立案。

此外,骗取低保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会被纳入考量。如果这种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和政府公信力,那么即使在金额和次数等方面未达到常见标准,也可能因特殊的社会影响而被立案。

需要指出的是,低保制度是为了保障真正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骗取低保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破坏。法律对于此类行为的严肃处理,旨在维护低保制度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公平秩序。

总之,判断骗取低保是否达到立案标准是一个综合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个因素,以确保法律的准确适用和社会公平的维护。

骗取低保的立案标准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