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所得一般由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予以没收。

违法所得的没收主体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行政领域,如果是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所产生的违法所得,通常由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没收。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所获取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税务部门对偷逃税款所产生的违法所得进行没收。

在刑事领域,法院是没收违法所得的主要主体。当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被认定为犯罪,并经查实其通过犯罪活动获取了违法所得,法院会在判决中明确对这些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例如,贪污受贿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取的财物,经法院审理判决后,会被依法没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违法所得的认定和没收,都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证据规则。执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所涉财物属于违法所得,并且在没收过程中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给予其陈述、申辩的机会。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中,可能还会涉及其他机关或机构参与违法所得的没收工作。但总体而言,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是没收违法所得的主要力量,其目的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秩序。

违法所得具体由谁没收呢?(0)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三百条

人民法院经审理,对经查证属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应当裁定予以没收;对不属于应当追缴的财产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于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上诉、抗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