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诉案件起诉后,原告通常是可以撤诉的,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在自诉案件中,原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诉讼。一般情况下,原告可以撤诉。

然而,撤诉并非毫无限制。首先,撤诉应当在法院宣告判决前提出。如果法院已经作出了判决,那么就不能再撤诉。其次,撤诉的申请应当出于原告的真实意愿,不能是受到胁迫、欺诈等非法因素的影响。同时,撤诉的申请需要向法院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明确表达。

法院在接到原告的撤诉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如果法院认为撤诉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通常会准许撤诉。但如果法院发现撤诉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或者撤诉并非原告的真实意愿,那么法院可能会驳回撤诉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原告撤诉,如果有证据证明案件涉及的犯罪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检察院仍然可以对案件提起公诉。

此外,对于自诉案件,如果原告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法院会按撤诉处理。

总之,自诉案件中原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撤诉,但需要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并且要接受法院的审查和判断。

自诉后起诉原告可以撤诉吗(0)

法律依据:

《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第十九条

刑事自诉案件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犯罪已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

(二)被告人死亡的;

(三)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四)不属自诉案件范围的;

(五)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但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除外;

(六)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七)民事案件结案后,自诉人就同一事实再行提出刑事自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