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撞人逃逸后自首的处罚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事故造成的后果、酒驾的酒精含量、自首情节等。一般来说,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
酒驾撞人逃逸后自首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处罚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从刑事角度来看,如果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然而,由于有自首情节,法院在量刑时会酌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次,关于酒驾的认定,如果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标准,还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一般处拘役,并处罚金。
再者,民事赔偿责任也是不可避免的。酒驾撞人逃逸导致他人受伤或财产损失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等。
在具体的案件处理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自首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是否积极赔偿受害人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处罚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自首虽然可以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但并不能完全免除法律责任。酒驾撞人逃逸的行为本身就对社会公共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必须受到法律的严肃制裁。
总之,任何时候都要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驾行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救助伤者并报警,而不是选择逃逸。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