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取保候审的,但并非所有情况都能获得取保候审。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类性质较为严重的犯罪,包括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多种具体罪名。能否取保候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首先,法律规定了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比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对于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其犯罪情节较轻,可能被判处较轻的刑罚,或者有证据表明其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新的危害,那么是有可能被准予取保候审的。
然而,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如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其有多次犯罪前科、在取保候审期间可能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等,那么通常难以获得取保候审。
此外,司法机关在决定是否准予取保候审时,还会考虑案件的侦破情况、证据的收集程度等因素。如果案件仍处于侦查的关键阶段,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可能影响案件的进一步侦查,那么也可能不予取保候审。
总之,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嫌疑人能否取保候审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并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