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侦对高利贷立案的标准并非完全固定,通常会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包括但不限于放贷利率、放贷金额、放贷方式、造成的后果等。
在我国,高利贷本身并不一定构成刑事犯罪,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被经侦立案侦查。一般来说,如果高利贷的放贷行为涉及到以下情形,可能会被立案:
首先,利率过高且情节严重。通常,如果借贷利率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例如,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且通过暴力催收、非法拘禁等手段追讨债务,给借款人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可能会被立案。
其次,放贷金额巨大。如果放贷的金额特别巨大,且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也有可能引起经侦的关注和立案。
再者,放贷方式违法。比如,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获取资金进行高利放贷的,会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
另外,如果高利贷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相结合,如与诈骗、敲诈勒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有关联,经侦也会依法立案侦查。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利贷的认定和处理,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具体要求。同时,法律对于高利贷的规范和打击,旨在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应当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参与高利贷活动,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