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的定罪量刑,依据犯罪的情节严重程度而定。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在定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区分集资诈骗罪与其他非法集资犯罪的关键所在。如果仅仅是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市场风险导致无法返还集资款,一般不认定为集资诈骗罪。其次,在客观上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行为。例如,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等。
关于量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标准,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司法实践有所差异。通常来说,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 30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 50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 150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在具体量刑时,法院还会考虑犯罪人的认罪态度、是否积极退赃、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等情节。如果犯罪人能够主动认罪认罚、积极退赔被害人的损失,可能会在量刑上获得从轻处罚。反之,如果犯罪行为造成了众多被害人重大财产损失、引发社会不稳定等严重后果,可能会被从重处罚。
总之,集资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和损害公众利益的犯罪,法律对此类犯罪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