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保证人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而保证人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比如被保证人有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罚款的数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保证人故意协助被保证人逃匿,或者明知其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行为,仍予以帮助的,那么就可能构成犯罪。此时,将依法追究保证人的刑事责任。

具体来说,判断保证人是否履行了保证义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比如,保证人是否对被保证人的行踪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控,是否对被保证人进行了必要的监督和提醒等。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保证人的处罚是比较严肃和谨慎的。一方面要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保证人的实际情况和主观过错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之前,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义务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认真履行保证职责,确保被保证人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

总之,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处罚规定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处罚规定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