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定罪后,一般情况下可以起诉担保人,但能否成功获得赔偿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如果存在担保人,在非法集资行为被定罪后,是有可能起诉担保人的。然而,能否成功起诉并获得赔偿,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审查担保合同的效力。如果担保合同本身存在无效的情形,例如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存在欺诈、胁迫等导致合同无效的因素,那么担保人可能无需承担担保责任。
其次,要看担保人在提供担保时是否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主合同(即非法集资行为)的违法性。如果担保人明知是非法集资仍提供担保,那么其承担责任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担保人对此并不知情,且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可能会减轻或者免除其担保责任。
再者,还要考虑担保人的担保形式和范围。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范围是本金、利息还是包括其他可能的费用,这都会影响到起诉担保人的结果。
此外,非法集资案件通常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受害人,资产处置和分配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原则。在起诉担保人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整体的资产状况和分配方案,以确保公平合理地维护各方的权益。
总之,非法集资定罪后能否起诉担保人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法律因素和实际情况,并通过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获取准确和针对性的法律建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 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