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假币罪的刑法裁量规定,主要根据犯罪的情节轻重来确定刑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持有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持有假币罪的量刑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

首先,“数额较大”通常指持有假币的面额总计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对于这种情况,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这一量刑幅度主要考虑到犯罪行为的初犯性、持有假币的数量相对较少,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等因素。

其次,如果持有假币的数额巨大,即面额总计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此时,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明显增大,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程度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加重刑罚来进行惩处。

最后,若持有假币的数额特别巨大,即面额总计在二十万元以上,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种极其严重的犯罪情形,反映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极大,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必须给予严厉的刑罚制裁。

在司法实践中,对持有假币罪的量刑,还会综合考虑犯罪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如果犯罪人能够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有立功表现,如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等,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反之,如果犯罪人拒不认罪,或者有其他从重处罚的情节,如累犯等,法院则可能会依法从重处罚。

总之,持有假币罪的刑法裁量规定旨在维护货币的公共信用和金融管理秩序,打击非法持有假币的犯罪行为,保障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定。

持有假币罪的刑法裁量规定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