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四个要件。主体通常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骗取贷款的目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首先,从主体要件来看,骗取贷款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只要实施了符合该罪构成要件的行为,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并且具有骗取贷款的目的。故意意味着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而骗取贷款的目的则强调行为人实施欺骗手段获取贷款的主观意图。

该罪所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是保障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制度框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则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资金运作和风险防控。

客观方面,骗取贷款罪表现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这里的“欺骗手段”形式多样,例如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虚构贷款用途、伪造担保材料等。“重大损失”通常是指造成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无法收回或者大部分无法收回的情况。“其他严重情节”则包括多次实施骗取贷款行为、骗取数额巨大的贷款等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骗取贷款罪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构成要件,并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进行判断。同时,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情况,应当遵循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确保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