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老赖”问题备受关注,这不仅涉及到个人的经济纠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责任。那“老赖”的刑事责任究竟是怎样的呢?相信您也对此充满了好奇,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一、老赖怎么刑事责任

“老赖”,也就是失信被执行人,如果其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例如,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等等。这些行为,一旦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老赖怎么刑事责任(0)

二、老赖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

认定“老赖”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要有明确的生效判决或裁定。其次,被执行人要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这里的“有能力执行”,不仅仅是指被执行人拥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还包括其具备履行义务的行为能力。比如,被执行人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却故意不用于履行判决义务。

同时,“拒不执行”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常见的情节严重情形包括: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价值达到一定数额的;被执行人抗拒执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如导致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精神失常等。

三、老赖刑事责任的追诉程序

对于“老赖”刑事责任的追诉,一般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如果是自诉案件,申请执行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会收集相关证据,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执行行为等方面的证据。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如果提起公诉,案件将进入审判程序。在审判过程中,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承担的刑罚作出判决。

总之,对于“老赖”的刑事责任,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程序,旨在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您对“老赖”的刑事责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问题复杂多变,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